我是圈友理白,主业是一名医生,副业做自媒体,全网大概有30万粉丝。这次想跟大家分享-下,刚刚进入自媒体、写作这个行业时,或者有了一些基础的写作技能和阅读技能后,怎样去盘活阅读写作的基本盘,撬动百万收益,这是我真真实实感受到的自媒体红利。
我认为普通人想要通过一个项目或者本领改变命运,写作和阅读是门槛最低的方式,但是需要持续和长期,只要能做到就一定可以拿到结果,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。
这次分享的主题是《自媒体新人,如何利用阅读写作基本盘,撬动百万收益》,主要包括3个基本盘,每个基本盘对应3个关键元素,相当于一共有9个关键元素:
第一部分,写作基本盘。包括三个思维,分别是加法思维、减法思维、乘法思维。
第二部分,阅读基本盘。包括三个能力,分别是深度能力、广度能力、迁移能力,
第三部分,人生基本盘。包括三个认知,分别是圈子认知、品牌认知、稳态认知。
这三个基本盘是新媒体小白或者刚入行的自媒体人,最需要掌握的核心点。
第一部分,写作基本盘。
写作基本盘包括加法思维、减法思维和乘法思维,这三个思维是递进关系
第一个,加法思维。
我是做写作出身的,写过很多文章,有幸登上过像《人民日报》这样的平台,也拿到过千万级阅读体量,我有相关的基础和扎实的实战经验,所以很多小伙伴最开始进入自媒体写作行业时,经常问我一个问题:我该写什么文体?该写什么题材?该从什么方向入手?
这里其实就需要用到加法思维,我认为加法思维是很多写作者的必经之路,什么意思?
你很难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,就找到自己非常喜欢的赛道、领域或者细分,在这个阶段,你得先通过加法思维去累加,起码黑加10篇、100篇文章,然后才能找到你想走的那条路。
大量的输出是一个写作者的必经之路,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「如饥似阶段」。
我五六年前刚进入新媒体行业时,开始写作的第一个月里,每天都在持续不断地写,最开始写的文章稿费只有50块钱,但是为了这50块钱,我当时一个月写了27篇文章,放到现在来看,也是挺大的量,相当于每天都要完成一篇能够投出去的稿件。
在完成稿件的过程中我既要有自己的思考,还要同时满足编辑和市场的需求,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在不断试错、不断找寻自己的方向。
因为我知道一开始很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,所以各个方向都要多尝试。我当时写过非常多类型,职场文、亲子文、情感文、校园文、干货文、科普励志文都写过。
这就是加法思维。
为了写作,我当时做过哪些努力?
我记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,有天晚上我写一篇文章,想好了两个论点,第三个论点实在想不出来了,那时候已经凌是四点,然后我从宿舍楼下来到操场上绕圈,一边绕一边持续不断地想。
就是像这样一点一点积累下来,才有了第一个小成绩,
所谓的加法思维,其实就像滚雪球一样,一个雪球要滚得好,需要长长的坡和湿湿的雪
长长的坡是量变的过程,湿湿的雪是你不断在量变的过程中收获到的一点点成长的部分。
假如你从山顶上扔一块石头下去,这块石头不会变大,它就是持续不断地滚下去而已;但如果你在雪山上扔一个雪球,这个雪球会越滚越大。
你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发现,自己竟然已经攒了100篇稿子,这100篇稿子里可能投过10个10万级的大号,可能投过1个千万级大号。
这是第一个,加法思维
减法思维。?第二个,
当你的雪球已经滚到一定是了,加法思维已经进步到一定程度了,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减法思维的部分。
什么是减法思维?
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拿出来争论: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:
我认为在很多情况下,不够努力的人其实都没有资格做选择,因为你的选择空间很少,选择没有被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,努力就不是以支撑你去做选择。
只有积累到一个基础星级之后,我们才可能衡量出一个选择。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我所说的减法思维,也就是到达一个瓶颈时,要学会做筛选。
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!
我一个月可以写30篇稿子,每天一篇,假设每篇稿费是200块钱,总共有6000块的净收入,创去时间成本,这6000块钱可以支撑我的一些开销。
如果我的野心不满足于此,那我就要去判断:
第一,这30篇稿件中哪些是写起来更顺手的,时间成本更低
第二,哪些能够撬动更大的可能性,比如有些基础文体,可能上限就在那里,没有办法再进步了,但有一些文
体是可以进步的。
当你在加法阶段已经积累了很多选择后,就要用减法思维去选出那个最优解!
在人生的每个阶段,其实都有更好的选择或者所谓的最优解,可能我今天认为的最优解和明天认为的最优解不一样,但我认为每时每刻大家都要有一个核心思想,在李笑来老师的书中把它称之为“元认知"--在你的基础认知之外,要有一个超我抽离出来,时刻看自己、复盘自己现阶段哪个部分是好的,哪个部分是可以微调的。
这就是所谓的减法阶段,其实核心就是取舍,
人生最难的不是在对错之间做选择,因为对错之间的选择,大家一眼就知道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;也不是在错与错之间做选择,因为如果面对的是错与错之间的选择,那是没得选,是无亲为之,是没办法,那说明加法阶段没有加够,你没有资格做选择。
人生最难的其实是在对与对之间做选择,两条路看起来都对,看起来都没什么问题,这时候你要做什么样的选择?
这个选择可能决定了你未来的杠杆,你做出了A选择,可能导致三个月内没收入,但三个月后,你因为这个技能的累积进发出了更多可能性;你做了B选择,也许会有持续不断的正反馈,但这些正反馈可能会让你陷入短时间的府痹。
我有一次发了一条朋友圈说,很多人拿不到大的结果,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不行,而是因为他持续地行,持续地在一个微小的正反馈中不断收获到成果和价值,恰恰是因为这些持续的微小正反馈,让他忘记了这只是战术上的成功,而没有在战略上做好更长远的准备,导致他丧失了一些有可能更有前景或者更有长远价值的机会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。
有的人觉得AI是猛虎,他认为用A1来帮助自己写作就是在浪费时间;但有的人认为AI可以变成一个帮助自己提升效率的工具,比如检素标题、素材等。
最终人不是被AI打败的,而是被使用AI的人打败的,你要去选择自己走哪条路,这就是一种取者。
在不同阶段选择什么样的路,在不同阶段选择什么样的方向,这决定了你未来成长的可能性这是第二个,减法思维。
里第三个,乘法思维。
回到写作本身,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,在拥有加法思维和减法思维之后,还是会面临瓶颈,你并不能因为做了减法而获得更多被动收入,哪怕你已经优化了自己的路径,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向,
也许某一天你的稿费可以涨到一篇1000基至2000,但你还是会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”打工者思维”,也就是单位时间换取单位价值的思维。
无论你是为老板、公司打工,还是为自己打工,本质上都是这个原理
《富爸爸穷爸爸》这本书里,把财富分为四个象限:雇员、自由职业者、投资人和企业家
无论是雇员还是自由职业者,本质上都是在消耗自己的单位时间去换取价值,哪怕现在辞职出来创业的很多人,如果做的还是单位时间换取单位价值的事情,实际上他依然是打工者思维,
当你一眼能够看到自己的行业存在天花板时,就需要在写作基本盘里引入第三个思维--乘法思维
乘法思维的意思很简单,就是加杠杆。
我投入一个小时的时间,能不能换取10个小时、甚至100个小时的价值,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
怎样才能实现?
举个例子。
评论0